訂閱


讓傳統藝術走入你的生活

訂閱單元文章,收到我們精選內容



取消訂閱
以崑曲度出天主教聖樂

以崑曲度出天主教聖樂

2022年春末夏初之際,臺北城仍在21世紀的大疫中掙扎,但在國立臺灣大學雅頌坊的舞臺上,韓昌雲正帶領著台北崑曲研習社團隊緩緩唱奏著「皎團團,光無並。印照人無既無生。但海星明立極中天定。憐憫那蒼生命。」此曲來自吳歷《天樂正音譜》的〈稱頌聖母樂章〉,以崑曲形式呈現天主教聖樂,是明末清初聖樂本地化(inculturation)的代表作品之一。

繼續閱讀...
用藝術改變世界

用藝術改變世界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即企業社會責任,這意謂著企業必須「取之社會並回饋社會」。2017年文化部便開始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和臺灣證券交易所(後簡稱證交所)協調企業贊助藝術團體等相關事宜,2019年6月證交所函覆文化部,同意將「促進文化發展」納入《上市上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的「維護社會公益」範疇,同年文化部也完成「CSR Match 文化事項與企業社會責任媒合平台」的網站建置(現由文化內容策進院改版為「CSR for Culture 文化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網」),建立企業贊助藝文的媒合機制,吸引更多企業加入藝術CSR的行列。

繼續閱讀...
超微小工藝 毫雕創作陳逢顯 尺寸之遙 一米一世界

超微小工藝 毫雕創作陳逢顯 尺寸之遙 一米一世界

國立故宮博物館典藏《雕橄欖核舟》,開啟陳逢顯超過四十年的毫芒藝術之路,他無師自通,業精於勤,終究成為華人中少數精通於毫芒五藝之人。

繼續閱讀...
人骨煉劍 打造古兵器 鑄劍工藝師郭常喜 火裡來水裡去

人骨煉劍 打造古兵器 鑄劍工藝師郭常喜 火裡來水裡去

據傳,中國古代為了鑄成一把好劍,在最後一個步驟,鑄劍師會投身於火爐,春秋時期干將、莫邪這兩把鼎鼎大名的利刃,就是用這種駭人聽聞的方式鑄成,於是人骨煉劍一說不脛而走。然而,現代人對人骨煉劍的說法總是半信半疑,斥為無稽,殊不知我們生活的臺灣,就有一位人骨煉劍的傳奇人物,那就是隱身高雄興達港的鑄劍工藝師郭常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