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讓傳統藝術走入你的生活

訂閱單元文章,收到我們精選內容



取消訂閱
百年老店  從雍正到2018 用中藥膳守護中藥行

百年老店 從雍正到2018 用中藥膳守護中藥行

走進博仁堂,很難不被滿牆的匾額吸引,不只牆面,匾額壓了玻璃,就是桌面。仔細環顧,致贈者的姓名,不少都大有來頭,例如其中一幅,就是白先勇的父親白崇禧所贈, 匾額所提及的堂名,有幾次變換,背後,就是一段故事。

繼續閱讀...
府城七夕16歲成年禮與七娘媽亭

府城七夕16歲成年禮與七娘媽亭

工藝發靭於土地及天氣變化,源自於住民生活所需,習俗形成與宗教心靈的寄託, 是最在地的本土藝術展現,由於習俗的發展加上宗教信仰的虔誠,工藝在臺灣的民俗節慶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繼續閱讀...
傳藝百家 布袋戲大師 陳錫煌 一動一靜兩堂課

傳藝百家 布袋戲大師 陳錫煌 一動一靜兩堂課

對老藝人而言,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空有一身好手藝,卻無人欣賞。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耗費十年拍攝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的心路歷程,影像及故事令人動容, 更說出所有傳統藝師的心聲:「這麼好的東西,我一定不能讓他消失!」

繼續閱讀...
赦罪與賑濟 臺灣特殊的中元節行事

赦罪與賑濟 臺灣特殊的中元節行事

臺灣各地的中元普度行事,其核心雖然都集中在祭祀無主孤魂,然而隨著區域開拓與族群發展的差異,各地方也形成許多深具在地民俗特色的普度習俗,其中歷史悠久且規模較大者,諸如雞籠中元祭、新竹義民爺祭、新竹都城隍廟中元遶境、雲林虎尾中元祭、民雄大士爺祭、頭城搶孤等。這些大型的普度行事,從臺灣頭到臺灣尾,不但豐富了傳統普度習俗的內涵,也使得中元節成為臺灣漢人社會中最熱鬧的歲時節慶。

繼續閱讀...
苗栗苑裡美好的手工風景   振發帽蓆行 百年老店   走過黃金年代

苗栗苑裡美好的手工風景 振發帽蓆行 百年老店 走過黃金年代

「養女比養男好」是「藺草之鄉」苗栗苑裡鎮自古流傳的一句老話,記錄著苑裡帽、蓆盛產的黃金時代。位於苗栗苑裡的「振發帽蓆行」成立於1920 年代,雖是近百年的歷史,但深入溯源,其實早在民國前,曾祖父母的那一代,便已開啟了「振發帽蓆行」的編織歲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