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1999-2001年就讀於法國國立夏優高等學院文化資產保存修復為期兩年的專業課程,為該校自1887年創校之後的第一位華人學生。2000年1月曾經參與巴黎聖母院修復工地實習,亦是本次巴黎聖母院大火所燒毀的屋架空間自十三世紀完工之後第一位進入屋頂的臺灣人。本次巴黎聖母院主教座堂大火,燒出了筆者過去...
臺灣的傳統藝術與文化,融合了閩南、客家、原住民等族群之生活樣態與風貌。106年臺中的文化資產局曾舉辦過一次「技藝傳薪」傳習成果展演活動,其中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共計13項,包括:廖瓊枝歌仔戲、陳錫煌布袋戲、潘玉嬌亂彈戲、楊秀卿說唱、排灣族雙口管、鼻笛、南北管音樂、戲曲及本地歌仔等。(圖左)...
近來在總統蔡英文的大力推展下,「新南向政策」幾乎成為臺灣的全民運動,不只是各級政府單位推出各種與東南亞相關的政策與活動, 並鼓勵廠商向東南亞各國進行投資與招商,許多過去不太關心東南亞的大學,也開始成立東南亞研究中心、東南亞學程,同時開始向東南亞各國進行招生活動,似乎把「新南向政策」視為解...
今年元宵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系列活動在北京農展館舉辦。展覽期間,出現裡萬頭鑽動的熱烈景象,從政府高層到普通百姓都以極大的興趣重新「發現」了已被主流社會「忘卻」了多年的手工技藝。在人們為這些古老精湛的手工技藝過程和成果讚歎叫絕的同時,有的人卻可能會問:「當現代化已經成為我們民族自豪感...
文化底蘊在於社會文明層次的分野,也在於知識內容的深淺。在遠古社會的傳習,成為經驗相承的規範,也就是「傳統」的統稱,繼而參透工作或生活的現實,使之在視覺所知,心緒所感而朝向習慣外的行動,其中在造型適性下,一點一滴掌握實用的便利與喜悅,我們稱這項變易為「現代」。因此,我們文化的傳承中,是否包...
受到網路時代的影響,各行各業都在思考雲端化與網路化的因應之道,《傳藝雙月刊》正式改版,從實體雜誌改為網路出版,就得善用網路的特性,以更大的容受量,更平易的樣態深入更多當代人的生活圈,與社會有更多面相的連結,這改變必將激發各種傳統藝術推廣與品味的可能性。之於傳統藝術,這或也是不得不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