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夜,獨坐電腦前,遠處鞭炮聲響了一整晚,電腦屏幕各種奇特的元宵新聞與文章標題湧入。大約從三、四年前開始,媒體以及網路社群,開始從歌頌夜晚壯麗天燈節場景,轉變為一幕幕令人心驚膽跳的天燈節-天燈「劫」的畫面流傳。今年的元宵未到,各種聲討天燈汙染、禁放天燈的呼喊便此起彼落,當然也有提出稅捐、環保材質天燈...
近年不管是臺灣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以下簡稱北市國)、高雄市立國樂團(以下簡稱高市國)、臺南市立民族管弦樂團(以下簡稱南民管)等四大公部門國樂團或是其他大專院校專業國樂系所,在節目策畫上都呈現出多樣性,不管是從表演的形態亦或是內容上,反映了臺灣當下快速變遷下的生態與環境,也積極對應臺灣國樂發展的困...
月前臺灣國樂團第二屆(2015年)「青年指揮培訓計畫」結果揭曉,第一名由北藝大畢業,修習中提琴和指揮的游家輔獲得,第二名為具中西打擊樂背景,目前擔任九天民俗技藝團鼓樂總監和駐團作曲家的曾德偉出線。培育新生代指揮人才綜觀目前華人的音樂舞台(以設有國樂團的中、港、臺、澳以及新加坡等為例),中西指揮的界限...
柳琴源自於大陸,原為魯南、蘇北一代的戲曲伴奏樂器,1957年起經過潘妙興、王惠然等大陸民樂家的發掘及改革,為柳琴發展打下了穩固的根基。近30年來香港樂器改革家阮仕春則將柳琴音色與樂器性能做了大幅度的調整與發揮,為柳琴演奏各式艱深樂曲的可能性,打開了一扇門。柳琴作品走出臺灣柳琴在臺灣的發展可追溯至19...
日前看了傳奇學堂和曹復永老師的傳藝成果匯演,分別見著了幾位極具潛力的青年京劇演員,無論工底、扮相、身段、做表、唱白、人物詮釋皆佳,心喜真是祖師爺賞飯的好人才,臺灣京劇表演果真後繼有人。不過,「點」的意義,需放置在「面」上估量而得出。在觀看當下那出人才的欣喜,心想,為何戲曲同好間仍有苗尖難尋之嘆,甚而...
從國樂出身,出國念音樂學博士返國,文大國樂系教授樊慰慈涉獵甚廣,從作曲彈箏到研究國際鋼琴比賽,著作豐富,但他總沒有把「彈古箏」當成一個職業,「這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這些年,我每十年都會給自己下一個新任務,這十年,我計畫一年寫一首新樂曲,每年作演出,要讓古箏有更多當代的新生命。」樊慰慈(左)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