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瑞揚生於臺東金鋒的嘉蘭部落,是排灣族人,12歲時看到雲門《薪傳》的演出深受吸引,立志當一名舞者。儘管父親反對,他在房間寫下「舞出一片天,林懷民第二」自我勉勵,要向父親證明他也能跳出一片天。15歲時,他帶著漢名「郭俊明」離鄉背景求學、跳舞,布拉瑞揚離鄉到高雄左營高中學舞,之後保送進入臺北藝術大學。...
同樣為五年級生,也同樣與台東有很深的淵源。布拉瑞揚是臺東人,李應平在小時候也曾住過臺東一段時間,他們在離開臺東之後,不約而同以不同的方式回到臺東,一位成為舞蹈家與編舞家,一位成為藝術文化推手,他們的雙眼,看見了臺東什麼發展的可能性呢?主持人:兩位是在什麼契機下決定回臺東?回來後又有什麼心境上的轉折?...
離開政府文化最高層級的文化部,李應平選擇走入民間組織臺灣好基金會,深入地方各鄉鎮,和在地人打交道,李應平做得開心,熱情與衝勁寫在臉上,也在行動中實踐。「以前做的是文化行政、策辦大型藝文活動,都沒機會親自參與行走縣市,參與做地方文化、社區營造等工作,可說是自己工作經驗最薄弱的地方,因此,到臺灣好基金會...
用自己擅長的樂器與彼此交談,透過無國界的音樂碰撞和文化交融,進一步與世界對話,大提琴家馬友友16年前發起「絲路計畫」,這個月將再度訪臺演出。「絲路計畫」持續多年,不曾顯露疲態,不但至今仍然持續進行,更啟發許多後輩音樂家在交流中找到的不但是音樂,更有人生的解答。大提琴家馬友友16年前發起「絲路計畫」不...
21世紀的熱門議題 -聲響環境音樂的創作與演示在傳統的理性討論中往往聚焦於實證,看待音樂通常以文本為依據,因此先驗地強調音樂在藝術上的「自律性」。20世紀後半期,透過民族音樂學、批判音樂學的重新檢視,影響音樂表現的歷史與社會「情境」(context) 成為學術場域關注的重要成份。「聲響環境」(son...
藝術爆炸的年代,各大藝文中心、文化單位每年每季舉辦多種藝文活動,相形之下觀眾能選擇的藝文活動更加多元廣闊,不論是音樂、視覺藝術、肢體藝術各藝術之展演型態更加豐富多變,不同類種藝術的疆界也逐漸被打破,促使更多元的藝術型態、展演形式產生。然在這藝術爆炸、競爭強烈的市場環境中,國樂人要如何在時代潮流下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