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身體的兩個層次《bulabulay mun?》早在2021年就編創完成,可惜受疫情影響延宕一年發表,卻也因禍得福尋得了第二個層次的「牡丹身體」。舞團的舞蹈總監暨編舞家——巴魯.瑪迪霖憶起2022年初赴牡丹鄉拍攝舞蹈電影的過程,舞者們雖已熟習所有的動作,但拍攝現場的環境條件...
建築學奠定基礎蔡承哲畢業於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築科,在校期間學習了基礎木工、泥作和建築等相關知識,曾任職於建築公司,後從事法院拍賣相關工作。2013年,某日閒來無事,他重拾一塊木頭,鑿刀打算刻一個將軍頭,沒想到一刀一鑿費時耗力,卻勾起他的兒時記憶,「配天宮早期的將軍頭都是紙糊的」,遂將雕刻失敗...
若要在舞台上搬演鄭芝龍的故事,這位在17世紀大航海時代自組民間水師力抗西方強權的海上霸主,勢必要有能與之功業匹配的船艦,明華園陳勝福總團長回想起《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製作起始時,資深舞台設計師曾蘇銘這麼問起:是要整條船出現?還是呈現船艦的雄偉?旗艦海戰 機關繩索來幫手「按照劇情走。」陳總團長一個...
當代臺灣所發展出的「籃胎漆器」,以竹篾編製為胎體,再加以漆工藝裝飾,呈現出兼具竹藝編紋以及漆器質地的美好結合。臺日籃胎漆器 各有風情臺灣產竹,早期即有編織竹器以供生活所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運用竹編和漆藝的器物,在臺灣早年的民間生活中其實很普遍,比如中國大陸習慣稱呼的漆籃,臺灣則稱為謝籃,早期很...
「我想呈現的,並不是單純教條式的二元善惡因果舞台劇。」當被問及《十殿》與傳統說教式的故事情節有何不同時,阮劇團編劇吳明倫如此堅定地回答道。她從建構劇本的過程中,將不同的文本內化於紙上,令傳統的臺灣信仰傳說,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樣貌。源自神鬼題材 傳統故事的現代再現曾獲臺灣文學獎劇本金典獎、林榮三文學獎短...
每一齣戲劇多數是導演與編劇對生命或社會的諸多叩問,透過演員的表演,在過程中一次又一次修整、重編與解答。聽著喜歡神秘題材的正明龍歌劇團導演江俊賢談《犀望》從無到有、排戲練戲的過程,我們彷彿跟著德輝、德輝的母親、唐菀、法師……,進入正明龍歌劇團(後簡稱正明龍)對生命、對人性、對社會,乃至對導演或編劇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