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祥雖然離開大家已有十年,但他譜曲的民歌如〈橄欖樹〉、〈告別〉等等知名歌曲仍縈繞在很多臺灣人甚至華人的耳邊,但李欣芸及張忘提醒:李泰祥不只有民歌作品,不僅是當時文青的代表,在古典音樂及跨界藝術上的光芒與成就也應獲得更多重視。張忘指出,當李泰祥於2014年獲得文化界最高殊榮國家文藝獎時,大家才頓時發...
多元拓展創作曲 《臺灣追想曲》眾所熟知蘇文慶創作的大量作品不乏傳統音樂、戲劇、電影、舞臺劇、音樂劇及大型舞劇,自然體現對於生命、音樂、宗教的體會與情懷,好比《臺灣追想曲》、《燕子》、《牛郎織女》等等,都是亞洲華人國樂團經常選演的熱門曲目,樂界評論蘇文慶的音樂質樸溫暖、擁有濃厚的個人風格特色及豐富的語...
下港音樂世家的啟蒙自幼在陳家家廟「水月庵」長大的陳茂萱,除了有位熱愛西方音樂的父親,熱愛東方音樂的阿公陳世南也是重要啟蒙者。陳茂萱印象極深的童年時光一事,祖母曾邀請在巷口賣藝的視障樂手到家中,說唱各種臺灣民間傳奇故事給孫子聽,陳茂萱的家族給予他傳統音樂與說唱藝術的豐富養分。陳家湖先生是一位公務員,同...
坎坷家境苦練歌 成就唸歌仔傳奇 楊秀卿出生於日治時期的新店屈尺,生父(姓名不詳)是客家人,入贅楊家,上有三位兄長,下有一位妹妹。後母親離婚再嫁,與繼父(陳水勝)遷居至九份,夫妻倆以賣玩具、糖果、枝仔冰為生。當時她才三歲,隔年,楊秀卿因發高燒導致雙目失明。繼父開始教她唸歌仔,如〈姨仔討姊夫〉...
戰亂孤兒 流浪到臺灣曾仲影1922年出生於上海,幼年家境富裕,常去天蟾舞臺欣賞梅蘭芳唱京戲,並流連於片場,著迷地觀看默片拍攝。一二八事變後祖母鄭進寶帶他逃回祖籍地廈門投親,高中時祖母餓死。從此曾仲影孑然一身,勉強自英華書院畢業,徒步去投考疏散遷至長汀的廈門大學,歷史系將要畢業時,在報國心驅使下放棄學...
臺灣去年(2019)的音樂銷售金額中,實體(Physical)銷售金額4.5億,數位(Digital)銷售金額16.7億;臺灣唱片市場之國際排名及營收,在亞洲排名第5,世界排名則位居第27。另外根據文化部所建置的「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資料統計,2019年全國藝文活動共計舉辦5萬多場,其中古典與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