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將人們死後的身分區分為神、鬼與祖先,祖先是親屬,神鬼則二分各屬陰陽惡善。大士爺居於神鬼之間,人鬼皆懼,被人們視為鬼王,既能鎮懾也能統率惡鬼。於是人們請觀音收服大士爺,確保陰陽秩序,只要牽涉到鬼的祭典,例如中元普度或大型醮典,便會請來大士爺維持眾鬼秩序。無形到有形間的製作過程每年七月的中元普度...
熱炒小吃「炒箭竹筍」是耳熟能詳的平民美食,但賽德克族則以稱為sekuy的箭竹製作budi(箭)。有別於臺灣南部與東部原住民部落多選用刺竹製弓,賽德克族與泛泰雅族以bnarah(大丁黃)為弓材,木弓與竹箭的獨特組合成為特色。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大丁黃是一種常見於臺灣、越南、中國大陸低海拔一千二百公尺以下...
2020年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越嶺∼聆聽布農的音樂故事》音樂會,結合說書、劇場、舞蹈、影像與臺灣國樂團的音樂演出,搭配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Lileh合唱團演唱的古調歌謠,演出最末段,特別以Pasibutbut呈現了布農族敬天感恩的心意。驚艷國際樂壇的歌聲布農族是個歌唱的民族,日常中的活動都...
皮影戲的文字記載,可追溯至宋朝吳自牧的《夢梁錄》,至於何時傳到臺灣,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公共服務部主任郝元圓說:「約在明末清初,從閩粵地區傳到南臺灣,初期以高雄為中心,後來逐漸擴散,北達二層行溪(今二仁溪,為高雄與臺南的界河),南抵屏東鄉間。因此,臺灣的皮影戲以潮調為主,演出多與節慶活動結合。」臺灣皮...
以往提起家將陣頭,一般人總會聯想到負面的刻板印象,但隨著本土文化日受重視,這種刻板印象才逐漸被改變,2020年文化部將陣頭列為獨立補助類別,以此支持廟會陣頭的永續發展,民間也有許多團體投入推廣,「嘉邑古桃城山海鎮刑堂」即是其中之一。家將陣容 需求決定組合古桃城山海鎮是由蕭宗源(人稱「古聖大法師」或「...
每年農曆7月國家重要民俗「鷄籠中元祭」登場,祭典中最具特色的陣頭正是基隆具有百年歷史的北管子弟軒社,以往北管社團之多,讓基隆有「子弟窟」的美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在2019年獲得基隆市政府公告為北管音樂保存團體──聚樂社一組。北管是在道光年間流傳至基隆,業餘的子弟軒社紛紛創立,由於傳入時間先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