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傳奇劇場創團作《慾望城國》的簡介中寫著:「傳統是現代的根,現代是傳統的種子,時代不停地往前走,藝術家引導群眾的口味,群眾也影響創作性格。」歷經36年歲月考驗,這論述依然歷久彌新,不曾被時代淘汰。時光巨輪持續滾動,當代傳奇劇團藝術總監吳興國宛如薛西弗斯一般,亦步亦趨的隨著巨輪創作,但最耗心力的不是...
當十七世紀客家人由閩粵一帶的原鄉來到臺灣之後,隨著時空的分隔,在臺灣南部客家人的「六堆」客家文化與在北部的桃竹苗文化,早已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客家文化區隔,這種同中有異的現象,在客家音樂的呈現上尤為明顯。客家八音亦然,北部客家八音為戲劇、為各種可能性的客家民俗活動伴奏,甚至大編制的組織型態,在南部的客家...
「高蹺陣」、「竹馬陣」是臺灣民間藝陣中很受歡迎的陣頭,每逢廟會、繞境等活動皆吸引民眾爭相引頸觀賞;碰巧的是,目前全臺碩果僅存的高蹺陣與竹馬陣皆位於臺南這座古城中,並持續為傳承而努力。武高蹺難度高傳承不易臺灣的高蹺陣屬於表現特技、打拳的「武高蹺」,常演劇目有《八仙過海》、《三藏取經》、《關公保二嫂》等...
「我係國寶捏!」這句是電影《海角七號》中茂伯的經典台詞,想必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吧。茂伯的扮演者林宗仁先生,本身就是板橋潮和社的子弟。北管曾經是這塊土地上的「流行音樂」,並在各地風行,幾乎鄉鎮村落都會組織業餘性質的北管團體,又稱「曲館」,學習北管音樂的曲友稱為「子弟」。如今北管音樂在臺灣已經不如早年這麼...
臺灣偶戲的發展幾乎以傳統布袋戲為主流,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後簡稱無獨有偶)在此氛圍中於1999年創團,幾乎可以說是臺灣當代偶戲劇團的先驅。綜觀當代偶戲二十二年來的發展,一創團就投入其中埋頭苦幹、開疆闢土的藝術總監鄭嘉音,下了很好的註解:「我們現在能做的是怎麼把當代偶戲這塊土壤弄得肥沃,讓人才可以安心...
民間信仰將人們死後的身分區分為神、鬼與祖先,祖先是親屬,神鬼則二分各屬陰陽惡善。大士爺居於神鬼之間,人鬼皆懼,被人們視為鬼王,既能鎮懾也能統率惡鬼。於是人們請觀音收服大士爺,確保陰陽秩序,只要牽涉到鬼的祭典,例如中元普度或大型醮典,便會請來大士爺維持眾鬼秩序。無形到有形間的製作過程每年七月的中元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