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翊綱說起身為編導的創作理念,見解獨特且犀利。「君不見唐代韓愈因諫阻唐憲宗迎佛骨耗費銀錢,而作《諫迎佛骨表》,險遭天子處以極刑?再有北宋蘇軾,因『一肚皮不合時宜』而屢遭貶謫,最後竟謫居儋州(今海南島),這些古代文人的境遇正是政治性不正確的最好寫照。」但也因為如此,讓這些古代文人的風骨令後人景仰,其文...
「古早滿州啊,是蚊蟀啊埔,滿州地方啊喂,大啊農A戶;較早交通啊,是真艱啊苦,車欲物件啊喂,落船A所⋯⋯。」國境之南的滿州民謠館傳來陣陣悠揚又略帶悲情的歌謠,伴隨著叮咚作響的月琴聲響,將聽者融入到恆春半島先民的生活情境中,而這位自彈自唱的人,就是現年88歲,已列入國家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
剛獲得第三十一屆傳藝金曲獎出版類特別獎的曾仲影可說是臺灣音樂界的一塊瑰寶,也可說是怪傑。曾仲影至今創作了近600首流行歌曲,1960年代培育了無數歌手,如白嘉莉、歐陽菲菲、湯蘭花、冉肖玲等知名女星,都曾唱過他所創作的歌曲。同時他也是電視製作人、編曲家、電影導演、歌仔戲作曲家,是臺灣音樂史上跨界幅度最...
獲得第三十一屆傳藝金曲獎戲曲類特別獎得主曾永義說:「這個獎的最大意義,就是肯定了與我一起努力發揚傳統文化的朋友、學生、民間藝人、藝術家。」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致力於戲曲理論與戲曲史根本性、爭議性問題解決,並開啟俗文學資料的整編研究。曾永義的得獎感言,卻是感謝數十年來一同...
「若要問我采風樂坊去過哪些國家演出,不如問我哪些國家采風還沒去過!」這句話出自團長黃正銘之口,乍聽之下似乎有幾分狂傲,但從中也透露出采風樂坊征戰海外的輝煌成績。采風樂坊自1991年成立,便活躍於國內外樂壇,除了表演傳統音樂及臺灣音樂,更致力於現代音樂的演奏,以及結合跨界的劇場表演,足跡不僅遍佈全臺...
自2014年開始與真雲林閣合作,傅建益便與團長李京曄一同打造出全新的掌中戲實驗劇。傳統掌中戲並無導演與編劇兩者職務,多是由表演者從老師傅身上學習各種戲碼,再經自身演繹後展現而出,因此,表演者即是編劇與導演。「我原本就是學戲劇出身的,當初李團長找我一起合作時,表示要打造全然不同的掌中戲,我就想著能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