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 分享:
- 2019/10/16
2019亞太傳統藝術節主題為「大地慶典」,強調「農村節慶與無形文化資產的對話」,精選四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與農村慶典有關的四個項目及其具代表性的團隊:喬治亞複音音樂、印度卡貝利亞民間歌舞、韓國羌羌水月來歌舞、越南北寧官賀民歌。這當中不僅包括傳統的演出,也有自傳統中進行創新的表演形式,讓民眾可以有機會從演出中,真實感受文化的歷史軌跡與時空對照。
1821 分享:
- 2019/08/16
從臺灣民族音樂發展史上看,許常惠教授是位關鍵性的人物,他扮演多重角色,作曲、演奏、學者、田野調查、文化論述集一身。戲劇學者邱坤良所著《昨自海上來—許常惠的生命之歌》提及:「許常惠是個天生的藝術家,也是臺灣現代音樂史的見證人。」
1675 分享:
雖由地方舉辦,但竹塹國樂節卻揚名國際,並引起全球華人圈的關注,究竟新竹如何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而國樂節的成功舉辦,是否代表臺灣仍保有文化的軟實力?
2139 分享:
- 2019/06/19
高雄擁有全臺立案數量最多的歌仔戲劇團,但「戲二代」們大多未受正規科班訓練;同樣地,南部歌仔戲圈也缺乏文武場演奏技巧穩定、經驗豐富的樂師。除此之外,戲迷人口光譜亦有日漸年邁,出現粉絲斷層的現象;此皆是歌仔戲華美的戲服下,緩緩啃嚙著肉身的小蟲子。
1292 分享:
十多年來,由政府文化單位主動多方嘗試,持續扮演擾動、推動與帶動的角色,重新找回民間戲曲當代活力與實力的企圖儼然有成,終歸有一天應該由民間做主,在重新建立起的機制與生態當中,不僅站穩當下,更能有自己的活水與能力,走向永遠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未來。
- 2017/10/05
- 2015/11/05
- 2016/09/05
- 2016/10/05
- 2016/02/05
2021/12/09